《怡然回味——1996我的作品》——岸柳

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:admin
共2条评论】【我要评论 时间:2017年1月18日 15:20
怡然回味——1996我的作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岸  柳
 
    书法的形神吸引着我,书法的品质辐射着我,书法的意韵感应着我,书法已是我一生的至爱!
    可以说1996年是我书法创作丰收的一年,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书法作品260余幅、刊头题字120余幅。岁月悠悠,十度春秋,我回忆当年创作的毛笔书法《鱼龙舞》、竹笔书法《情趣》《旷野》以及《感悟刊头题字》,流连那情景趣事。因为这些作品均有着一段感动自己的真实故事,她们也是我的代表之作。所以,今撰文与同道交流,权为自己温故知新,也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

 丙子之春《鱼龙舞》与眷恋恩师

 1996年初春的一天中午,我去了离单位不远的滦县新城原气象局大院的陈冰其(笔名时浪,书法家、装裱师;已退休,原滦县气象局局长、抗美援朝志愿军)老师家。当时陈老与我已有12载的忘年之交。他祖籍江苏常州,素好诗词书画与装裱艺术,他胸怀坦荡、澹泊名利、为人厚朴,在我心中是一位难觅的可敬的尊师。当时我家住农村,每天需骑自行车往返12公里上下班。闲暇之时,我忙完家中的农活后,一有时间就爱去老师家里,聆听他睿智的哲语、朴实的谈论,恭读他挥毫泼墨,作书作画。我耳濡目染着这些,并充实、净化着心灵。这样来来往往,也让我占用了老师不少的宝贵时间,我也常常地感激着恩师。那天,陈老心情好,精神矍铄,我们畅叙书情,谈论艺事。兴之所致,老师让我写写毛笔字,他便在书画长案上展纸、濡毫,并说:“我先来一幅”。接着,他挥笔而书,一幅 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呈现在眼前,那凝练的笔致、简远的意蕴、浓郁的帖味,真让我钦佩。他搁下毛笔,依然用江苏口音亲切地对我说:“岸柳来一幅!”不管写好写坏,我当然遵命,便拿起老师常用的湖笔,先蘸了少许的清水,再蘸些墨汁,在四尺对开的斗方宣纸上书写了“鱼龙舞”三字。陈老师在一旁鼓励着我,并击掌叫好。我便当即落了款、钤了印。

“鱼”字,要体现这幅作品首字的开张大气,我就以浓重的墨色、楷书的笔意和稳健的笔触书写,将“四点底” 尽量表现得活泼而连带有致,以体现着“雁阵当秋”、“鱼贯浅游”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e7c0dd301014dsn.html



鱼贯浅游身入镜  雁阵当秋翅载香

     ——岸柳对行草书“四点底”表达撰句

  

“雁阵当秋”,是书法上的一个术语,它是指书写(行草书体之)“四点底”的形意表达。它就像鸿雁从空中飞过而排列匀整,前后呼应,无抢进、无掉队者。还有“鱼贯浅游”,其意相仿佛。拙作《秋》的“四点底”,缘篆书下面是“火”而可行草书为“四点底”,既有“雁阵当秋”之意,又富“鱼贯浅游”之趣!而“鱼雁传书”由来已久,别有情谊!的飞翔、游悠的和谐意趣。
   “龙”字,因“鱼”书写后笔毫有些形散,我便慢捻笔管,使之侧转为细劲笔锋而着纸,以求“龙”劲健活脱并与“鱼”的稳重敦实形成强烈对比。
   “舞”字,在“龙”书就后,毛笔的墨含量愈加稀少的情况下,以草书来表现,我没有去蘸墨,而是一任自然地继续往下书写“舞”字。因为书写时,这瞬间决意是极速的,不容你三思揣度。所以,当然没有这文字语言排列、表述之费时与延时了从“舞”的起笔、运笔直到最后一“竖”笔的铺散颖毫、飞白直下完成的同时,使我领会到了“惜墨如金”的真实用处。

 《鱼龙舞》的章法处理是较为得当的。书写时,我注意了动与静、大与小、浓与淡的辨证关系。“鱼”字的凝重端庄,“龙”字的灵动劲健,“舞”字的奔放飞腾,尤为末笔“竖”的飞白表达,使其意象着蛟龙出水、喷薄九霄的升腾气概。《鱼龙舞》的创作是惬意的、痛快的。这幅作品充盈着一股阳刚之气。
    是年夏季,陈老辞别了朝夕相处、情深意长的滦州,辞别了新朋老友举家南迁,返回了故园江苏常州。他于异乡滦州工作40余载,勤奋务实开创了滦县气象局;他成就显著,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;他与人和善、谦逊、诚恳,结交了一批又一批的书画同道;他使我们滦州人受益匪浅。在高歌和谐、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里,他更让我们滦州人深深地眷念!而今陈老已是74岁高龄了,在武进故里,他依旧地“枫叶流丹”---读书、赋诗、写字、作画、乐于助人。“脑海常现恩师面,耳边又起笑谈声。江南塞北别十载,武进滦州总相迎。”愿将我的眷恋化作衷心地祝愿:祝恩师笑口常开、健康长寿!


      丙子之夏《情趣》与感激同道
      1996年的初夏,我于青源斋以竹笔书写了《情趣》作品。我借鉴辨证法,使这幅作品具有明显的对立统一关系。《情趣》是一幅诗情画意的创新创意之作。我当时记下的《创作感言》是:
   “江南春未尽,望君满载归。”是作品《情趣》的创意所在。“情”字之竖心主笔宛如一位淑女伫立岸边,望君归来,“趣”字则恰似一位郎君摇着满载收获的船只归来,其意境正相反于北宋寇准所创单调小令《江南春》之意,即“波渺渺,柳依依。孤村芳草远,斜日杏花飞。江南春尽离肠断,蘋满汀洲人未归。”我想,这个创意也是词人所要描述或期待的美好意境。在这幅作品中,我运用篆、隶、行、草书体笔意,点画间相互照应,揖让错落,尽量体现其正侧笔锋的巧妙过度与结合,达到既浓淡疾涩富于变化,又整体协调饶有意境的艺术效果。

【2000年夏 岸柳木刻:岸柳书法“情趣”(150 CM * 70 CM)】


挚 爱 永 恒

——《情趣》创作谈

岸  柳  

 

 《情趣》书法作品,于丙子初夏偶成。就这幅作品的整体意境,我给予她“江南春未尽,望君满载归。”的创意!

 一年间,《情趣》这幅作品,被全国二十余家报刊相继刊登,这说明了她是深受欢迎的。这期间我曾写过百余字简短的“创作感言”,并有同道书友对《情趣》著文赏析。但是,我认为《情趣》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,是我硬笔书法生涯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。她给予了我特别的瞬间怡悦和激情感触,所以,今天再度回顾其情、记录其趣,与大家共赏。但愿《情趣》带着她固有的真挚内涵,姗姗走进您明丽的艺术乐园……

 一、《情趣》创作,并非处心积虑和整体上的意在笔先。

《情趣》书法作品,是我用自制的竹笔蘸墨,在十六开的图画纸上一次书写而成, 她的创作并不是完全的意在笔先,而是循序地笔随意识流转而成。创作当初,我只是以篆书的笔意书写“情”字竖心,试求有大树参天、枝桠繁茂、挺拔向上的盎然生机与新意,仅想表达清新舒畅的一种情趣。我蘸墨落笔写“情”字竖心之主笔“竖”,这一竖笔顿生意趣,竟然宛如一位秀发披肩的淑女,伫立岸边,呈眺望与等待之态。这自然简练的竖笔,这匆匆的一瞬间,这维妙维肖的矜持女子的情态,令我油然怡情,并增添了我将《情趣》作品创作成功的信心。  开笔得意,物我两忘。我以不同的笔致写完了竖心,其右边两竖似有枝上鹦鹉之态。迅即蘸墨以隶书笔意书一稚拙酣畅又带夸张的浓重的长横,再提笔书第二、第三横,使其横画较为细劲、笔画的边缘斑驳而具有涩感与力度。但这三横的起与止均不雷同,还呈现了远处是突兀的横岸,河中涌动着潋滟的水波之意态。我在书写这三横的同时,改变了传统笔顺,即连写了三横,这样用笔,是使其横向气势伸展贯通,并与左边竖心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势态,而后再写一竖,这一竖的位置居三横的中心偏左一些。这样安排,可以使“情”字整体紧凑而不支离。这一短竖,又像一块巨大的礁石矗立于河水中,礁石之巅又有一翠鸟小憩,并回首俯瞰。至此,“情”字仅完成了三分之二,便意趣可人。继而,我用相背的两竖笔来处理隶书之意的“月”字,使两竖下部开张,从而撑起“情”字右上之重荷。这样,“情”字便轻松地书写完成了。那么,《情趣》作品也只是完成了一半。“情”字大体上呈倒梯形,是左直右斜,又看到当时的纸张,右部空白剩余太少了,如果按平常的书写习惯,纸当然不够用,若硬写“趣”字,这幅书法将成废品。书法创作中这种局促的状态,也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课题。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补救措施,才能使作品保留住已有的风采。这样,我便大胆地运用穿插错落的方法,以行隶兼顾的笔意,将“趣”字的“走”字旁,处理得低平并穿插于“情”字的右下空白处,所书就的“走”字之态,正如一位头戴箬笠的出海者摇桨而归,其下部“捺”画恰如船舷浮于水中,激起水波,疾速而行。既成的意象并协调之美,使我心旷神怡,笔随意至,这时的创作进入了高潮,便形成了意在笔先的创作心态。我想,既然“趣”字之“走”字旁,有摇船(船桨)之意,那么,就应是满载收获而归之船。我即用厚重浓墨以行书书写“取”左部之“耳”字,并使其高高耸立,呈收获物堆积如山之状(另外,它还有船帆之意态)。再迅以草书书写“又”字,使其“撇”墨色浓重以充实空白、“捺”飘逸而具有动势。捺画,也是《情趣》作品的最后一笔,这一笔,又似活泼可爱的海豚,昂首翘尾跃出了水面。这样,所书就的“趣”字,恰似郎君摇着满载收获的船只归来!

 二、《情趣》创意与宋词《江南春》词意恰恰相反,而又暗合于词人所期待的美好意境。

 “江南春未尽,望君满载归。”作为这幅作品的创意,是《情趣》作品书就后,依据她所表达的意境,且此意境又恰恰相反于北宋寇准所创三十字三平韵单调小令《江南春》之意。即“波渺渺,柳依依。孤村芳草远,斜日杏花飞。江南春尽离肠断,蘋满汀洲人未归。”在此,我将该词大致意思聊作简释:水波潋滟延伸很远很远,岸边垂柳在春风里婆娑起舞,依依含情。一个小村庄周围芳草萋萋延伸远去,太阳西斜,照着红纷纷的杏花在飞舞飘香。江南这妩媚的芳春、美好的景色过去了,而远离的亲人却不能一同欣赏与分享,一次次岸边翘首盼望亲人归来,情真意切,柔肠离索,从春天到夏天,连汀洲的水草都已经长满,想念的亲人还是没有归还。词人的单调小令,词句凝炼、词意婉约隽永,我很喜欢。我想,这个创意不正是词人所期待的美好意境吗?!

 综上所述,《情趣》竹笔书法是一次性创作而成的作品。她意象迭出、诗情画意、所表达的整体意境同宋词的关联与暗合,使她与众不同,颇具特色。这幅作品我借鉴篆、隶、行、草书体笔意,综合用笔,注意了点画间的相互照应、揖让错落,尽量体现正侧笔锋的巧妙过渡与结合,追求浓淡疾涩、既富于变化又整体协调、饶有意境的艺术效果。

 诚愿《情趣》为您亮丽的艺苑平添一抹新绿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于青源斋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注:《情趣》作品已被全国百余家刊物采纳。《情趣》作品及创作谈刊于1997年12月31日《厂长经理日报》总第2252期“企业文化副刊”和1998年3月28日《钢笔书法报》(当时为内部交流刊物)“理论教育版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,认为这幅《情趣》是优秀的作品,所以我便将其投诸报刊。并得到了《中国环境报》(1996年11月21日)《中国文化报》(1997年2月14日第三版)《现代书法》(1997年第三期)《西藏日报》(1997年6月12日第三版《画廊》)《河北日报》(1997年9月1日第六版)《中国林业报》(1997年11月1日第四版)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(1998年7月11日第四版)《中国教工》(1998年第10期)《中国建设报》(1999年11月9日第四版《长城副刊》)《检察日报》(1999年12月9日第四版《七色窗画廊》)《中国航天报》(2000年2月2日第四版)《安徽经济日报》(2000年1月14日《周末刊》第三版)《浙江侨声报》(2001年1月4日第四版)《贵州民族报》(1998年3月2日第三版)《云南经济日报》(1997年11月29日第三版)《绥汾河报》(1997年5月5日第四版)《延边日报》(2004年6月25日《山泉》文艺副刊)《晚晴报》(2001年4月25日《月末刊》第三版)《漯河内陆特区报》(1997年7月13日第三版)《闽北日报》(2000年4月18日第三版《百合花》副刊)《梅州日报》(1998年10月11日第四版)《三亚晨报》(1997年11月15日第四版)等全国多家报刊编辑的喜爱,这让我倍感欣慰!

 1997年3月20日,《硬笔书法艺术报》“李金平硬笔书法批评”专栏中,发表了李先生的《郝永安竹笔书作析》的文章,对笔者(岸柳,本名郝永安)的作品《情趣》,给予了客观地赏析。我认为,《情趣》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,是我硬笔书法生涯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。于是,我在1997年10月12日撰写了《挚爱永恒---“情趣”创作谈》。(因为当时考虑到篇幅不宜长,所以,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记述之:一是“《情趣》创作并非处心积虑和整体上的意在笔先。”二是“《情趣》创意与宋词《江南春》词意恰恰相反,而又暗合于词人所期待的美好的意境。”)这篇创作谈连同《情趣》作品于同年12月31日,被《厂长经理日报》企业文化副刊采纳;又于1998年3月28日,在湖北咸宁邹慕白先生担任总编的《钢笔书法报》上发表,这让一些书法同道从中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,使得那年的《钢笔书法报》热点于《情趣》,而争鸣得火爆,可谓轰动了当时硬坛。我回想那一年,同道们对《情趣》各抒己见与尽情争鸣,见仁见智。而今看来,无论谁是谁非,我都会拥有着一份感激与欣慰。因为你们在意着,我便幸福着!因为有大家在硬笔书坛的热情参与交流,才使得我们心中的挚爱得以永恒!我喜欢“因为了解的越多,宽恕就越多”这句箴言。同时,我祝愿着同道师友相知相惜,共创书道和谐!


      丙子之秋《旷野》与倾情歌吟
    《旷野》于1996年金秋而成,是我又一欣慰之作。我从《旷野》中一路歌吟走来,回味那份情韵,仍是一份激动。在此,就让我欣然地为您咏唱吧!

  我的《旷野随想》:
    《旷野》作品,于丙子秋日而成。因为感受到大地母亲的丰硕赐予,所以对广袤的原野愈加热爱。为此,我以竹笔写来行草书《旷野》一帧,并题上款;“坦荡的胸怀,丰收的摇篮”,
谨作对旷野的由衷讴歌!
    创作时,我将“旷”字“日”字旁以浓墨使之稳重,“广”之“撇”则以飞白使之畅达,似腾飞速线,二者形成了健与美的强烈对比;“点与横”像一鲲鹏腾空而起,正与“日”携手并进,欲与太阳(“日”字)试比高,并有超出太阳之势。“野”字注意了用笔的刚柔相济,线条或铁线刚劲或烟雾缠绵,其“竖钩”又似一只白鹭,站立于烟雾缭绕的汀渚之上。这样,“野”字便巧合于苏东坡《行香子》词句“鹭点烟汀”的意境。浩浩太空,鲲鹏展翅飞翔,俯视茫茫原野,“江山如此多娇”,鹭啊!快快起飞,共同领略这大好河山吧!
    世纪之春《旷野遐思》:
      一尾鲲化成的大鹏鸟,
      播撒着多彩的飞翔速线一道,
      不畏浩渺太空,
      携手与太阳试比高,
      俯视茫茫原野,
      江山如此多娇!
      过眼苏子“鹭点烟汀”幽静超妙,
      虽然宁静是致远的一份需要,
      但搏击风雨、不断进取,
      才是真正的自豪。
      鹭啊!
      快快起飞,
      领略神州大好河山,
      共同翔翱!


  2002年金秋,我为《旷野》撰联权为创意:
  浩渺太空大鹏携丽日,苍茫原野白鹭点烟汀。

 缘于心中挚爱,我倾情于斯、歌咏《旷野》。书法讲求围绕内容而创作,无论传统的或现代的作品,都不应脱离或舍弃文字内容。我的《旷野》作品,在选择了文字内容“旷野”的基础上,又生发了、填充了时空“内容”,即在已有文字内容的基础上,我拓宽、创造、升华了意境。《旷野》作品,得到全国多家报刊编辑的欣赏与采纳,缘于她流溢着撩动心弦的宏阔与静谧相参的意韵。《旷野》是我发自内心地咏唱,是我又一创意之作,是我丙子之秋的收获!
      

 我最佩服的人,应该说是我自己。因为“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坚强的意志里的。”有些人评说我的书法是“日本少字派”形式的作品,对此我不以为然,并始终认为,这些带有感性认识的(有些片面的)观点,是因其缺乏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表现。我的一些竹笔书法,虽字数较少,但决非他人的面貌形式,而是自己独特的“心画”。多年来,日本的“少字派”书法之所以难得发扬与光大,是因为它过于表现墨,即恣意泼墨、溅墨而形成的所谓“作品”,徒有着“墨”之浓色,而缺少着“笔”之韵味;它是人为地制造了“墨”趣,却缺乏着自然活脱的“笔”之流韵表达,从中难以看到笔墨的协调以及高超的驾驭能力。所以,我认为:日本的“少字派”书法是不可行的。而我们“少字数”的书法,则是以少胜多、以小见大,是笔与墨的淋漓呈现,是技与法的超逸表达。“少字数”书法,正是注重、表现着技法的运用与发挥和优秀文化的汲取以及个人情韵的飞扬,才使人接受、令人欣然。也只有这样的作品,才能惠人以感动、启迪、激励!我于2002年春,应“首届全国书画小作品大赛”之征而作的一首汉俳诗《书画感言》:“意趣笔墨间,神采不论纸长短,小犹大无边!”在此,亦可作为对少字数书法审美的参考吧?如果让我猜想的话,中国的“少字数”书法,将大有可为!

 书法的可贵之处在哪里?在于她的笔情墨趣,在于她整体上的对立统一,更在于她(也是作者)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格的融合与承传。

( 2010年6月12日书之 )


 丙子之冬《感悟刊头题字》与创造魅力
     1996年初冬,我写了《感悟刊头题字》
那时我的刊头题字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800余幅,如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的“九州风”、“旅游”、“神州”,《人民政协报》的“经济与科技”,《光明日报》的“国际长廊”,《工人日报》的“世纪潮”、“摄影艺苑”,《法制日报》的“田原法雨”、“天平”、“潮声”,《北京晚报》的“台港澳之窗”,《人民邮电》的“新绿画刊”,《健康报》的“苗圃”、“寿而康”,《中国青年报》的“共青城”、“学者书屋”,《中国教育报》的“七彩虹”、“学园”、“思想者”,《中国花卉报》的“芳草地”,《中国建材报》的“五色石”、“文化沙龙”,《中国建设报》的“法制天地”,《中国化工报》的“天地炉”,《羊城晚报》的“书趣”、“群声”、“书报摊”,《广东电视周报》的“八面来风”、“生活港湾”,《天津老年时报》的“夕阳红”,《厂长经理日报》的“潮头”、“五洲企业”,《河北日报》的“广闻集”,《河北农民报》的“农家乐”,《四川日报》的“原上草”,《金叶时报》的“大千世界”、“相思草”等等。这篇拙文被《青少年书法报》《写字》《中国建材报》《钢笔书法报》《检察日报》《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》等报刊书籍刊载。而今回味这些,仍有益于我在书道上不断学习、鼓起我创新创意的勇气!         

 刊头题字又称“刊名题字”或“刊头书法”,泛指以报纸杂志的专刊或栏目名称为内容的书法艺术。它是有限字数寓于点线之间的无限艺术组合,它不但使读者一眼就知道内容的分类、版面的组合,而且能够给予读者以美感,款留读者视线,增强读者阅读欲,它起着报刊的“窗口”作用。所以无论编者、读者都很看重刊名及其书法。刊头题字与一般书法作品不同,它应是书法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,它将万语千言寓于三两字之间,是书法功力的高度凝炼与升华,其内涵要受专刊(版)内容的严格制约,而其外在形式则要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魅力---粗细浓淡、疏密开合、揖让顾盼、动静相生等既丰富多变又对立统一的汉字线条艺术,使报刊版面于平淡中见新奇。



《感悟刊头题字》,被收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》(1997年9月第1版)“论文卷”之首篇


 理解内容,真情投入,追求新意,体现个性 是刊头字创作应关照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。一切艺术的东西,都不能离开作者情思的自然流露,表达着作者创作时的内心世界。个性是书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一大特色,是百花齐放的前提。刊头题字创作者既要吸纳他人之优,又要情韵相宜、凝华而飞扬着自我之长。
    没有创意,就没有灵魂。刊头题字如此,书法作品亦然。
    简而言之:《鱼龙舞》的“鱼跃龙腾”,《情趣》的“望君满载归”,《旷野》的“大鹏携丽日,白鹭点烟汀”,《感悟刊头题字》的“情韵相宜,创造魅力”等等,这些笔情墨趣,是真情生发着真情、诗意回应着诗意!
    1996我的作品,
浸沉着我今天的十年回眸,拓展着我书法的创新道路,生发着我从喜悦的回忆里发自内心的体会。

 因为这篇拙文是回味自己作品形成的语言表述,所以实难掌控情感表达的恰当之度。谨请同道师友包涵着赏读,同时我也期盼着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批评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6年10月12日完稿于滦河西畔 


( 2011年10月25日书之 )


上一篇 下一篇
岸柳书法网网友
2017-11-28 23:09:03
岸柳,著名书法家,字沙伴,号青源斋主,1963年2月生于河北滦县。1980年于哈尔滨军旅开始潜心研习书艺并创作。1985年作品被收入《袖珍钢笔字帖》。多年来,他在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中获奖百余次,并且在《中国书画报》《书法报》《书法导报》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《中国文化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《北京文学》《北京楹联》等数百家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自撰自书的诗词联句作品10000余幅。曾被《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》《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》《中华名人格言》等书籍收录。岸柳在研习书法以及篆刻艺术的同时,还注重文、史、哲、美及其他姊妹艺术知识的汲取,积淀文化修养,互取所长。他的书法作品有的附创作感言或随想,有的配诗,这种书法与诗文相融合的形式,是他书法生涯中一种不变的追求,也常给人以意境美的联想。他坚持“多师是我师”,追求书法诗文的气韵生动、意境深远、紧密融合的外显与内涵----- 诗书合一。
查看全部评论【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评论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