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怡然回味——1996我的作品》——岸柳
丙子之春《鱼龙舞》与眷恋恩师
1996年初春的一天中午,我去了离单位不远的滦县新城原气象局大院的陈冰其(笔名时浪,书法家、装裱师;已退休,原滦县气象局局长、抗美援朝志愿军)老师家。当时陈老与我已有12载的忘年之交。他祖籍江苏常州,素好诗词书画与装裱艺术,他胸怀坦荡、澹泊名利、为人厚朴,在我心中是一位难觅的可敬的尊师。当时我家住农村,每天需骑自行车往返12公里上下班。闲暇之时,我忙完家中的农活后,一有时间就爱去老师家里,聆听他睿智的哲语、朴实的谈论,恭读他挥毫泼墨,作书作画。我耳濡目染着这些,并充实、净化着心灵。这样来来往往,也让我占用了老师不少的宝贵时间,我也常常地感激着恩师。那天,陈老心情好,精神矍铄,我们畅叙书情,谈论艺事。兴之所致,老师让我写写毛笔字,他便在书画长案上展纸、濡毫,并说:“我先来一幅”。接着,他挥笔而书,一幅 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呈现在眼前,那凝练的笔致、简远的意蕴、浓郁的帖味,真让我钦佩。他搁下毛笔,依然用江苏口音亲切地对我说:“岸柳来一幅!”不管写好写坏,我当然遵命,便拿起老师常用的湖笔,先蘸了少许的清水,再蘸些墨汁,在四尺对开的斗方宣纸上书写了“鱼龙舞”三字。陈老师在一旁鼓励着我,并击掌叫好。我便当即落了款、钤了印。
“鱼”字,要体现这幅作品首字的开张大气,我就以浓重的墨色、楷书的笔意和稳健的笔触书写,将“四点底” 尽量表现得活泼而连带有致,以体现着“雁阵当秋”、“鱼贯浅游”(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e7c0dd301014dsn.html
鱼贯浅游身入镜
“雁阵当秋”,是书法上的一个术语,它是指书写(行草书体之)“四点底”的形意表达。它就像鸿雁从空中飞过而排列匀整,前后呼应,无抢进、无掉队者。还有“鱼贯浅游”,其意相仿佛。拙作《秋》的“四点底”,缘篆书下面是“火”而可行草书为“四点底”,既有“雁阵当秋”之意,又富“鱼贯浅游”之趣!而“鱼雁传书”由来已久,别有情谊!)的飞翔、游悠的和谐意趣。
《鱼龙舞》的章法处理是较为得当的。书写时,我注意了动与静、大与小、浓与淡的辨证关系。“鱼”字的凝重端庄,“龙”字的灵动劲健,“舞”字的奔放飞腾,尤为末笔“竖”的飞白表达,使其意象着蛟龙出水、喷薄九霄的升腾气概。《鱼龙舞》的创作是惬意的、痛快的。这幅作品充盈着一股阳刚之气。
【2000年夏 岸柳木刻:岸柳书法“情趣”(150 CM * 70 CM)】
挚 爱 永 恒
——《情趣》创作谈
岸
《情趣》书法作品,于丙子初夏偶成。就这幅作品的整体意境,我给予她“江南春未尽,望君满载归。”的创意!
一年间,《情趣》这幅作品,被全国二十余家报刊相继刊登,这说明了她是深受欢迎的。这期间我曾写过百余字简短的“创作感言”,并有同道书友对《情趣》著文赏析。但是,我认为《情趣》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,是我硬笔书法生涯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。她给予了我特别的瞬间怡悦和激情感触,所以,今天再度回顾其情、记录其趣,与大家共赏。但愿《情趣》带着她固有的真挚内涵,姗姗走进您明丽的艺术乐园……
《情趣》书法作品,是我用自制的竹笔蘸墨,在十六开的图画纸上一次书写而成, 她的创作并不是完全的意在笔先,而是循序地笔随意识流转而成。创作当初,我只是以篆书的笔意书写“情”字竖心,试求有大树参天、枝桠繁茂、挺拔向上的盎然生机与新意,仅想表达清新舒畅的一种情趣。我蘸墨落笔写“情”字竖心之主笔“竖”,这一竖笔顿生意趣,竟然宛如一位秀发披肩的淑女,伫立岸边,呈眺望与等待之态。这自然简练的竖笔,这匆匆的一瞬间,这维妙维肖的矜持女子的情态,令我油然怡情,并增添了我将《情趣》作品创作成功的信心。
二、《情趣》创意与宋词《江南春》词意恰恰相反,而又暗合于词人所期待的美好意境。
“江南春未尽,望君满载归。”作为这幅作品的创意,是《情趣》作品书就后,依据她所表达的意境,且此意境又恰恰相反于北宋寇准所创三十字三平韵单调小令《江南春》之意。即“波渺渺,柳依依。孤村芳草远,斜日杏花飞。江南春尽离肠断,蘋满汀洲人未归。”在此,我将该词大致意思聊作简释:水波潋滟延伸很远很远,岸边垂柳在春风里婆娑起舞,依依含情。一个小村庄周围芳草萋萋延伸远去,太阳西斜,照着红纷纷的杏花在飞舞飘香。江南这妩媚的芳春、美好的景色过去了,而远离的亲人却不能一同欣赏与分享,一次次岸边翘首盼望亲人归来,情真意切,柔肠离索,从春天到夏天,连汀洲的水草都已经长满,想念的亲人还是没有归还。词人的单调小令,词句凝炼、词意婉约隽永,我很喜欢。我想,这个创意不正是词人所期待的美好意境吗?!
综上所述,《情趣》竹笔书法是一次性创作而成的作品。她意象迭出、诗情画意、所表达的整体意境同宋词的关联与暗合,使她与众不同,颇具特色。这幅作品我借鉴篆、隶、行、草书体笔意,综合用笔,注意了点画间的相互照应、揖让错落,尽量体现正侧笔锋的巧妙过渡与结合,追求浓淡疾涩、既富于变化又整体协调、饶有意境的艺术效果。
诚愿《情趣》为您亮丽的艺苑平添一抹新绿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注:《情趣》作品已被全国百余家刊物采纳。《情趣》作品及创作谈刊于1997年12月31日《厂长经理日报》总第2252期“企业文化副刊”和1998年3月28日《钢笔书法报》(当时为内部交流刊物)“理论教育版”。
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,认为这幅《情趣》是优秀的作品,所以我便将其投诸报刊。并得到了《中国环境报》(1996年11月21日)《中国文化报》(1997年2月14日第三版)《现代书法》(1997年第三期)《西藏日报》(1997年6月12日第三版《画廊》)《河北日报》(1997年9月1日第六版)《中国林业报》(1997年11月1日第四版)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(1998年7月11日第四版)《中国教工》(1998年第10期)《中国建设报》(1999年11月9日第四版《长城副刊》)《检察日报》(1999年12月9日第四版《七色窗画廊》)《中国航天报》(2000年2月2日第四版)《安徽经济日报》(2000年1月14日《周末刊》第三版)《浙江侨声报》(2001年1月4日第四版)《贵州民族报》(1998年3月2日第三版)《云南经济日报》(1997年11月29日第三版)《绥汾河报》(1997年5月5日第四版)《延边日报》(2004年6月25日《山泉》文艺副刊)《晚晴报》(2001年4月25日《月末刊》第三版)《漯河内陆特区报》(1997年7月13日第三版)《闽北日报》(2000年4月18日第三版《百合花》副刊)《梅州日报》(1998年10月11日第四版)《三亚晨报》(1997年11月15日第四版)等全国多家报刊编辑的喜爱,这让我倍感欣慰!
1997年3月20日,《硬笔书法艺术报》“李金平硬笔书法批评”专栏中,发表了李先生的《郝永安竹笔书作析》的文章,对笔者(岸柳,本名郝永安)的作品《情趣》,给予了客观地赏析。我认为,《情趣》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,是我硬笔书法生涯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。于是,我在1997年10月12日撰写了《挚爱永恒---“情趣”创作谈》。(因为当时考虑到篇幅不宜长,所以,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记述之:一是“《情趣》创作并非处心积虑和整体上的意在笔先。”二是“《情趣》创意与宋词《江南春》词意恰恰相反,而又暗合于词人所期待的美好的意境。”)这篇创作谈连同《情趣》作品于同年12月31日,被《厂长经理日报》企业文化副刊采纳;又于1998年3月28日,在湖北咸宁邹慕白先生担任总编的《钢笔书法报》上发表,这让一些书法同道从中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,使得那年的《钢笔书法报》热点于《情趣》,而争鸣得火爆,可谓轰动了当时硬坛。我回想那一年,同道们对《情趣》各抒己见与尽情争鸣,见仁见智。而今看来,无论谁是谁非,我都会拥有着一份感激与欣慰。因为你们在意着,我便幸福着!因为有大家在硬笔书坛的热情参与交流,才使得我们心中的挚爱得以永恒!我喜欢“因为了解的越多,宽恕就越多”这句箴言。同时,我祝愿着同道师友相知相惜,共创书道和谐!
我的《旷野随想》:
缘于心中挚爱,我倾情于斯、歌咏《旷野》。书法讲求围绕内容而创作,无论传统的或现代的作品,都不应脱离或舍弃文字内容。我的《旷野》作品,在选择了文字内容“旷野”的基础上,又生发了、填充了时空“内容”,即在已有文字内容的基础上,我拓宽、创造、升华了意境。《旷野》作品,得到全国多家报刊编辑的欣赏与采纳,缘于她流溢着撩动心弦的宏阔与静谧相参的意韵。《旷野》是我发自内心地咏唱,是我又一创意之作,是我丙子之秋的收获!
我最佩服的人,应该说是我自己。因为“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坚强的意志里的。”有些人评说我的书法是“日本少字派”形式的作品,对此我不以为然,并始终认为,这些带有感性认识的(有些片面的)观点,是因其缺乏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表现。我的一些竹笔书法,虽字数较少,但决非他人的面貌形式,而是自己独特的“心画”。多年来,日本的“少字派”书法之所以难得发扬与光大,是因为它过于表现墨,即恣意泼墨、溅墨而形成的所谓“作品”,徒有着“墨”之浓色,而缺少着“笔”之韵味;它是人为地制造了“墨”趣,却缺乏着自然活脱的“笔”之流韵表达,从中难以看到笔墨的协调以及高超的驾驭能力。所以,我认为:日本的“少字派”书法是不可行的。而我们“少字数”的书法,则是以少胜多、以小见大,是笔与墨的淋漓呈现,是技与法的超逸表达。“少字数”书法,正是注重、表现着技法的运用与发挥和优秀文化的汲取以及个人情韵的飞扬,才使人接受、令人欣然。也只有这样的作品,才能惠人以感动、启迪、激励!我于2002年春,应“首届全国书画小作品大赛”之征而作的一首汉俳诗《书画感言》:“意趣笔墨间,神采不论纸长短,小犹大无边!”在此,亦可作为对少字数书法审美的参考吧?如果让我猜想的话,中国的“少字数”书法,将大有可为!
书法的可贵之处在哪里?在于她的笔情墨趣,在于她整体上的对立统一,更在于她(也是作者)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格的融合与承传。
( 2010年6月12日书之 )
丙子之冬《感悟刊头题字》与创造魅力
刊头题字又称“刊名题字”或“刊头书法”,泛指以报纸杂志的专刊或栏目名称为内容的书法艺术。它是有限字数寓于点线之间的无限艺术组合,它不但使读者一眼就知道内容的分类、版面的组合,而且能够给予读者以美感,款留读者视线,增强读者阅读欲,它起着报刊的“窗口”作用。所以无论编者、读者都很看重刊名及其书法。刊头题字与一般书法作品不同,它应是书法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,它将万语千言寓于三两字之间,是书法功力的高度凝炼与升华,其内涵要受专刊(版)内容的严格制约,而其外在形式则要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魅力---粗细浓淡、疏密开合、揖让顾盼、动静相生等既丰富多变又对立统一的汉字线条艺术,使报刊版面于平淡中见新奇。
《感悟刊头题字》,被收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》(1997年9月第1版)“论文卷”之首篇。
理解内容,真情投入,追求新意,体现个性 是刊头字创作应关照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。一切艺术的东西,都不能离开作者情思的自然流露,表达着作者创作时的内心世界。个性是书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一大特色,是百花齐放的前提。刊头题字创作者既要吸纳他人之优,又要情韵相宜、凝华而飞扬着自我之长。
因为这篇拙文是回味自己作品形成的语言表述,所以实难掌控情感表达的恰当之度。谨请同道师友包涵着赏读,同时我也期盼着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批评!
( 2011年10月25日书之 )